如何才是現代婚姻中的新好男人?
在現代婚姻中,不欺騙太太、不打小孩已不足以稱為一個好丈夫。現代的妻子還有一項重要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的丈夫能成為傾吐的對象,也就是無所不談、無時不在的「閨中密友」。這種期待已經儼然形成了婚姻的核心價值。
隨著時代的演變,現代女性的生活和上一輩明顯不同,社會全方位提供女性更多的機會去發展她們的才能,女性的角色也多樣化了。丈夫在樂於接受妻子的事業和薪水的同時也慢慢的學會了幫小孩洗澡、烹煮簡單料理等家事。男人的世界也起了很大的變化,他們也許困惑、矛盾,卻很少對他們的角色重新定位,社會上也很少討論怎樣才是個好丈夫、好父親?
傳統社會對好丈夫的要求很簡單:養家活口、保護家人、偶爾修剪一下籬笆。在上個世代,如果男人能符合這些要求,每晚記得回家、來杯小酒、看整晚的電視,然後上床睡覺,這樣大致是合格的。
現代的妻子理所當然不是要丈夫停止在事業上的衝刺或減少收入,她們期待丈夫在負擔家計的同時,能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情感上的親密伴侶。往往這個時候,男人會陷入兩難的窘境。
男生從小就被訓練要勇敢、像個男子漢,強調「男兒有淚不輕彈」,所以,許多自然的情緒過度壓抑,不敢輕易表露出來。長大後職場的競爭也是強調陽剛的男性氣概,如冷靜理智、剛毅果斷、獨立負責、犧牲自我。一旦決定邁入婚姻,更是歷經人生中成熟的蛻變,要面對婚姻生活中的責任與承諾,以達到社會上對丈夫角色的期待。
維吉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Virginia) 的社會學教授史帝芬(Steven Nock)從90年代開始追蹤6,000名年輕人婚前婚後的社交生活、職場生涯和日常習慣的改變。他發現結婚的男人工作時間更長、陞遷機會較快、收入也比未婚的同儕多。
因為有了家庭,男人的想法不同了,世界觀也變得不一樣。與親戚的聚會增加了、 和哥倆好的相聚減少了,如果原先有宗教信仰的變得更虔誠、漸漸不喜歡冒險刺激的活動。史帝芬的結論是,婚姻使男人更回歸傳統,更加深一貫的男性氣概。
雖然男人願意為婚姻妥協與犧牲,但他們所重視的傳統信念和妻子的期待並不盡然相符。這些男性特質與妻子所需要的「真情流露」、「表達情感」、「有同理心」等互有衝突,恰恰是婚前能贏得女人青睞的「男性氣概」卻造成日後冷卻妻子熱情的最大因素。
矛盾的是,女人仍不由自主地維護著這種刻板的「男性氣概的特質」。她們找對象時,比較青睞於擁有較佳經濟條件的醫生或銀行人士,而不會傾向找一個敏感細膩、擅於傾聽而能引導女性暢所慾言卻成就平平的男人。這個時候,這些比較成功的男性是否具備文學素養?是否婚後能滿足自己情感上的需求?都比較不是女性考量的重點。
現代男人對妻子的情感需求仍處於霧裡看花、摸不著頭緒的階段,並不是男人無法提供妻子所需要的情感需求,而是男女之間對情感需求的定義不同。比方對「親密」的解釋,男人說︰「我人已經在妳身邊了,不是嗎?」而女人的定義是「更多內心情感的流露」。
妻子所重視的夫妻親密關係,不只是兩人同在家中她看得到你的「距離上的親近」或「身體行為上的親暱」,而是在心靈上互相關心與信任,在情感上互相傾吐與傾聽,卸下面具說出自已的需要,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面對生活上的困難與挫折,例如子女教育、父母健康、經濟狀況,不管發生任何事,能讓對方感受到,在她(他)身邊的你(妳)是可以依靠的人!
可能男女天性的不同吧?﹗男女與同性好友間表達「親近」的方式也不同。女人之間的交談一向不需要以客套的寒暄來開場,也不用藉故一起動手做某件事情,也許一杯茶或咖啡在手,直接可以切入主題,談起內在的情感與經驗的交流。男人和自己多年的好友也能促膝而談,但他們需要同時動手做點事情,例如連上iBooks互換音樂檔案,藉此才能開啟較私密的話題。
要關心別人的情感,首先得先接觸、熟悉自己的情感,而這點在男孩子的養成教育中並不被視為必要或是值得鼓勵的。整體而言,男人並沒有太多正向、開放的例子或榜樣可供學習。因此在婚姻諮詢中,男人往往要求是否能出版「夫妻關係入門」或「親密關係指南」,就像方便麵或速食餐的包裝背後有烹調步驟說明,只要照著指示一步步操作,就能輕鬆達到目標。
事實上,男女雙方對配偶的要求很可能一樣,都是希望被對方瞭解。很多證據顯示,男人和女人一樣渴望並需要婚姻。當21世紀的新女性希望丈夫在職場上衝鋒陷陣、攻城掠地後,回到家裏能立刻變換角色、卸下盔甲化為繞指柔,那畢竟也是不現實的。所以,在婚姻中當對方未能符合自己期望時,那麼就發揮同理心,都各退一步吧!